English

一代奇才郭风惠传奇

1998-10-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魏洲平 我有话说

郭风惠先生,是中国百年文化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学贯中西,一生诗作近万首,被誉为“前后五百年无敢与之争席者”;他与张伯驹等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书法研究社团——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并与郑诵先等首开中国电视书法教学先河,被刘春霖称为“中国第一书法家”;他的画作,可与黄宾鸿、齐白石比肩并论,是北派书画艺术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书画的先驱之一;他一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其中不乏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他在五·四运动之前就以“北方健者”著称于世……

近日,国家投30余万巨资,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郭风惠先生的书画集。集子中不仅收录了郭风惠先生的百余幅书画精品,也收录了他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郭风惠先生的光彩被长期湮没,特别是他在抗战时期,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和牺牲,更鲜为人知。

郭风惠(1898-1973)又名贵?,字麾霆,号堞庐,晚年又号不息翁,河北河间人。我国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北派书画艺术的领袖人物、爱国民主人士。

郭风惠自幼天资超人,又承渊源家学,六岁受书,十岁即能诗文、书画。十多岁曾为河间府衙绘丈二花鸟大幅,被人称为“神童”。18岁(1916年)入北洋大学,学习法律。“为诗乃日多,常投稿于《大公》、《益世》诸报”,是当时著名青年诗人,颇受著名学者李芹香、严范孙等人青睐。特别是严范孙先生,对郭风惠不仅“备承题拂”,还将“北方健者”的称号送给郭风惠。这大约是严范孙先生亲点周恩来作文为南开学校第一之后,对另一位学子的高度褒扬。

1919年末,郭风惠入北京大学学习,1924年以英文、法学双料博士毕业。此时,郭风惠不仅精通经史词章、医药、书画等,还通晓德、法、英多种语言,及西方文史、哲学、美学,能用英文写出很好的十四行诗。是当时颇著才华的青年学者。1919-1926年,郭风惠在“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数所学校担任教席。也就在这个时期,教过李苦禅和王雪涛。1926年秋,郭风惠应宋哲元之邀,“参戌幕、掌绥远(及察哈尔)教育”(任教育厅厅长)。在这一年,齐白石也开始了他在“北京艺专”的教师生活。“乱柴大斧好山容,卧看苍茫爱北宗,猛忆一杯村店酒,西风匹马过居庸。”正是郭风惠此时的自画像。

1929年秋,郭风惠以中国北方教育考察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开始了对日本的考察。日本浓烈的军国主义教育让郭风惠非常反感;祖国多年战乱造成的贫穷、落后,也让郭风惠感到深深忧虑。1930年春,在归国途中,郭风惠立于船头,迎着滔滔海浪,立下了教育兴国的决心。回国后,郭风惠辞掉了一切官职,回到家乡,亲任省立河间三中校长,专事基础教育和诗书画艺术的研究创作。在此校,他与任历史教员的杨秀峰成为好朋友。郭风惠的人品学问深得杨秀峰的敬慕。解放后,已经是中共中央委员、高教部部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杨秀峰,还常抽暇,到郭风惠的“堞庐”,来看望他这位老朋友。

1936年,日本侵华步骤加快,屡屡制造事端,华北形势日趋紧张。宋哲元亟须良才辅佐,于是,又将郭风惠请到了自己身边。郭风惠便以“少将秘书长(一说秘书处长)”的特殊身份,直接协助宋哲元处理军政要务。他与他的好朋友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等爱国将领,力主对日本人的侵略挑衅作坚决的对抗。郭风惠鲜明的爱国思想和对时事的精辟见解给了宋哲元极好的影响。“是何意态峻威棱,来自阴山两翅冰,敢拟史迁传飞将,书生手笔写雄鹰”。郭风惠后来在他的诗中,把他,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能亲临保卫国家、保卫民族战斗第一线的激奋热情,写得壮丽如虹。郭风惠是中国第一位亲临抗战第一线,直接参加斗争的学者诗人、书画艺术大师。

那时,在南苑重大阅兵的场地上,在视察连队的指挥员行列中,都留下了郭风惠的身影。为了鼓舞士气,增强部队斗志,郭风惠将先秦诸子及历代民族志士爱国爱家的言论,辑成语录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深受全军将士喜爱和欢迎,从宋哲元、张自忠等将领到一般士兵,大家人手一册,极大激发了部队为国一战的斗争精神。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把郭风惠列入了首要通缉的人员名单。郭风惠全家,为躲避日寇搜捕,改姓为石,逃进了辅仁学校。回忆起那时的情形,现年72岁的郭允芳老人,至今还心有余悸的说:“日本人到处杀人,搜捕我父亲郭风惠,那时,只要让日本人知道我们是郭风惠的家属,肯定是会立即被杀死的……”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郭风惠来不及辞别家人,只身逃出了北平。他先到天津,乘船出海,来到黄河入海口,后舍船,沿黄河而上,开始了他艰险的流亡漫游生活。

沿途,他一路丹青,一路歌诗,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勤劳善良的人民,及人民保卫国家反抗侵略的高昂情绪给郭风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美好印象与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暴行形成的强烈对比反差,极大刺痛了这位爱国诗人的心。郭风惠说:“?仰闻见,胥足以荡胸动魄往往发之于咏歌,以舒其涕笑。视向之所为,喜笑怒骂,忧思愁叹之作,皆平平之境,无足为呻吟者,反觉此行而不为诗,则真无有可为诗之境矣。对此河山风景,叹才短力绌,不足达意于万一……,自问不足为诗人。”这是一位真正诗人,爱国者的灵魂自我剖析。

郭风惠在这期间,用他滴血的心,写了大量充满爱国思想的诗篇。这些诗从小仅20字的五言绝句,大到洋洋数百言的长篇巨制;从沉重的忧国忧民思考,到真实的情感事物描述,郭风惠的诗,现实的,沉雄;浪漫的,奇肆;讴歌的,热诚;批判的,睿智。他在《樵妇吟》、《海上篇》、《舟中遇闽人以诗见赠》、《读陶诗》、《题画诗》、《杂咏》等许多诗里都表现了他“大似李、杜”的胸襟和才华。“痴心却向沧波问,何日回风送我归。”香港的暂时安定,也慰藉不了郭风惠思念内地的不平心情,“死后天堂谁入过,眼前地狱导君游”,这就是诗人所见的血淋淋的日寇暴行和社会现实。面对国民党当局和一些无耻文人,在国难当头,仍纸醉金迷的丑行,郭风惠愤怒地讽刺道:“贫人之血富人酒,万古八埏一辙遒。”“光明剧场黄金院,多少银坛与舞台,小姐少爷有常课,能歌能舞是人才。”……

许多著名学者读了郭风惠的诗,都大受感动。夏仁虎先生初读郭风惠的诗后惊叹:“景庆昨来落我庐,乍听仙乐一惊呼,郭公夏五文非阙,东里宣南迹每疏,晚见始知尊北学,残年自愧不中书,馆中君子今何限,比似夫君总不如。[注]”这里,夏老先生以《春秋》史笔,国儒子产,志士林则徐等典故,喻郭风惠的人格和文才。吴北江先生更是直接了当的说:“兄之诗才当于今首屈一指,即前后五百年恐无敢与之争席者。”陈云浩则暗暗激动:“高歌青眼惭衰朽,读不终篇泪暗倾。”……可惜的是,郭风惠这一时期写的许多诗,只有一小部分收录在由傅增湘先生亲自题签的《风惠楼诗剩》中,而大部分则在战乱和后来的“文革”中毁失了。

郭风惠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一生中有许多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但有三位军人朋友是他尤其忘不了的,他们就是著名爱国将领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将军在保卫二十九军南苑防地时牺牲。那是最壮烈、最不能忘记的一幕。后来,在公祭赵登禹将军大会上,李宗仁先生祭赵将军的祭词就是请最熟悉赵将军的郭风惠代写的。郭风惠还记述过赵登禹将军为保护军民生命,只身在河畔击毙一只恶虎的事迹。故事写得极简略生动,大有《史记》韵味,是难得的赵将军轶闻趣事。

1940年,张自忠将军又在鄂北南瓜店殉国。当时,郭风惠正在上海。噩耗传来,郭风惠悲痛欲绝。他流着泪,用他惊世书法,亲自为张将军写下了两幅著名挽联,第一幅是:

元戎陷阵,古今曾有几人,漫云季路结缨却为殉城怀阁部。处士虚声,辗转空劳三顾敢拟延陵挂剑,勉将直笔叙睢阳。

此联,公正评价了张自忠将军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贡献,表现了他对这位英雄兄长的无比崇敬。其中“三顾”包含着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张自忠向来敬慕郭风惠的人品学问。1938年,张自忠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多次邀请郭风惠再度出山,出任他的秘书长当时,郭风惠感到自己更适合教育和诗书画艺术,张自忠应由更恰当的人辅佐,况且他已无意于官场军旅生活,便再三婉绝了张自忠的盛情。这就是抗战时期,张自忠“三顾”郭风惠的美谈。此时,面对壮烈牺牲了的兄弟,郭风惠非常悔恨没能应允将军的邀请,没能与将军为民族共同赴死。

第二幅挽联,是郭风惠代冯治安将军献出的:

不成功,必成仁,临阵几封书,公私事业均遗我。国未亡,家未破,凭报一雪涕,生死交情敢负君。

此联,千行血泪,抚棺一哭,天地为之动容。这非有生死交谊,有谁能哭得这样痛切,写得如此动情?

正是这种传奇经历,使郭风惠成为第一位用诗词歌颂“长征”的老一代书画艺术家。

60年代初,秦仲文、吴镜汀等数位著名中国画艺术家,联袂合作了一幅描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巨型长卷。画毕,大家请郭风惠这位德高望众的老哥哥题词。郭风惠欣然题下了《满江红·题北京诸画家秦仲文、吴镜汀等二万五千里长征卷》。其中,“充浩气、突围摧阵、凭陵百折,万古榛芜盘鹫鹗,千军饥渴吞毡雪宿草原,更照铁衣单,洪荒月。井岗起,延安结,一年事,千秋业,看晦霾扫尽,晓暾红烈,壮士冲开褴褛路,画师觅得丹青诀,展冰纨,恍见汗濡衣,腾腾热。”等句,展示了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对抗战民族胜利的欢呼一时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后来,萧华将军在创作《长征组歌》之前,曾亲到“堞庐”请郭风惠老人讲诗。大约在同一时期,郭风惠为电影《万水千山》题写了片头。郭风惠超绝的书法作品,现在人很难得一见了,但,这个片头却是人们最熟悉,见得最多的了。

1941年,郭风惠谢绝了商震将军“同去国外”的邀请,听从了老友章士钊“还是留在国内好”的意见,从上海毅然北上,返回了北平。经过数年的浪迹,又回到亲人和老朋友们中间后,郭风惠感慨万千。他在王雪涛的《夏禽哺雏图》上深情地题诗说:“微禽尚有劬劳母,感动天涯游子心,草草丹青教慈孝,此图应值万黄金。”此诗意味深长,写尽了郭风惠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对亲人朋友的一往深情,也将王雪涛此画的主题思想一下子升华了许多。

郭风惠回到北平后,积极参加了由傅增湘、夏仁虎、章士钊、吴北江、关赓麟、许宝衡……等数十位中国一流学者组成的著名“?园诗社”的文学活动,和艰苦的书画艺术研究与创作,并大力开展了培育后学的教育工作,他利用他的威望和影响,为社会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46年,抗战胜利不久,郭风惠顺应社会呼声,受宋哲元夫人委托,在极端清贫困难的环境下,在北京铁狮子胡同4号院,历经两年编著了《宋故上将史略》、《张赵佟将军史略》两部大型史传书。这是研究中国抗战史与研究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四位爱国将领权威的史料之一。

郭风惠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奇才,他在史学、文学、文字、诗、书、画等诸方面达到的总体成就,至今似无人可及,而他在抗战时期为国家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他同代的大师群中恐怕更是绝无仅有。人们说他是:“一生荣辱总都尽,三绝声名避不居。”郭风惠的历史功绩人们不应忘记。

注:

郭公夏五,典出《春秋》,“公”后落“事”字,“五”后落“月”字。喻文字看似残缺实为珍贵省略。

东里:春秋郑人子产以国儒称世,因居东里,也称东里子产。

宣南:清著名诗社,道光年,林则徐为此社中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